Arch Linux 现代化安装指南

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个真正“零基础友好”的 Arch Linux 手动安装流程,我们将以 Btrfs 文件系统和 GNOME 桌面环境为主线,专为现代 UEFI 启动模式的计算机优化。本教程将涵盖每一个细节,从连接Wi-Fi的具体指令到硬盘分区的每一个按键,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美观、高效且开箱即用的现代化桌面系统。

阶段一:准备工作 (Live 环境)

在开始之前,请确保你已经使用 Ventoy 或 balenaEtcher 等工具制作好了 Arch Linux 的启动 U 盘,并已从 U 盘成功启动进入命令行界面。

1. 验证启动模式

这是确保后续引导安装正确无误的第一步。我们需要确认计算机是以现代的 UEFI 模式启动,而不是传统的 Legacy BIOS 模式。

ls /sys/firmware/efi/efivars

预期结果:如果屏幕上列出了一长串文件和目录,那么恭喜你,启动模式正确。
如果报错:提示目录不存在,请重启电脑进入 BIOS/UEFI 设置界面,查找 “Boot Mode” 或类似选项,将其从 “Legacy” 或 “CSM” 更改为 “UEFI”,然后重新从 U 盘启动。

2. 连接网络

网络是安装过程的生命线,所有软件包都需要从网络下载。

对于有线网络
通常情况下,插入网线后系统会自动连接。你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验证网络。

对于无线网络 (Wi-Fi)
我们将使用 Archiso 内置的 iwctl 工具来进行连接。

# 1. 启动 iwctl 交互式命令行
iwctl

# 2. 列出你的无线设备名,通常是 wlan0
[iwd]# device list

# 3. 使用你的无线设备名开始扫描网络 (将 wlan0 替换为你的设备名)
[iwd]# station wlan0 scan

# 4. 列出扫描到的所有可用 Wi-Fi 网络
[iwd]# station wlan0 get-networks

# 5. 连接到你的 Wi-Fi (将 "你的WiFi名称" 替换为真实名称)
[iwd]# station wlan0 connect "你的WiFi名称"

# 6. 系统会提示你输入密码,输入后按回车
Passphrase: [输入你的Wi-Fi密码]

# 7. 连接成功后,输入 exit 退出 iwctl
[iwd]# exit

验证网络连接
无论使用有线还是无线,都用 ping 命令来最终确认网络是否通畅。

ping archlinux.org

预期结果:屏幕上开始滚动显示来自服务器的响应信息。按 Ctrl+C 组合键停止 ping 命令。
如果报错:请检查网络硬件或重新执行连接步骤。

3. 更新系统时间

确保系统时间与网络时间同步,这对于后续软件包签名验证至关重要,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。

timedatectl set-ntp true

阶段二:硬盘分区与格式化 (Btrfs 主方案)

这是整个安装过程中最关键、最需要细心的一步。我们将以 /dev/nvme0n1 (代表 NVMe 固态硬盘) 为例。

重要提示:如果你的硬盘是传统的 SATA 接口 (SSD 或 HDD),它的名称通常是 /dev/sda。请将本节中所有的 /dev/nvme0n1 替换为 /dev/sda。你可以通过运行 lsblk 命令来确认你的硬盘名称。

4. 硬盘分区 (fdisk)

我们将使用 fdisk 工具为硬盘创建三个分区:

  1. EFI 系统分区:用于存放引导程序。
  2. Swap 交换分区:作为物理内存的补充。
  3. Btrfs 根分区:存放整个操作系统和你的所有文件。
# 如果是 NVMe 硬盘
fdisk /dev/nvme0n1

进入 fdisk 的交互式命令行后,请严格按照以下顺序,依次输入指令并按回车:

按键作用详细说明
g创建新 GPT 分区表这会清空硬盘上所有旧的分区信息,请确保硬盘数据已备份!
n新建分区 (EFI)按下后,系统会让你确认分区号和起始扇区,直接按回车使用默认值即可。
+512M设置 EFI 分区大小在 “Last sector” 提示后,输入 +512M 并按回车。
t更改分区类型
1选择分区类型输入 1 选择 EFI System Partition 类型。
n新建分区 (Swap)同样,分区号和起始扇区直接按回车
+4G设置 Swap 分区大小根据你的物理内存大小决定,8G内存建议+4G,16G及以上建议+8G
t更改分区类型
2选择分区号输入 2 指定刚刚创建的第二个分区。
19选择分区类型输入 19 选择 Linux swap 类型。
n新建分区 (Btrfs)再次新建分区,分区号和起始扇区直接按回车
(回车)设置 Btrfs 分区大小在 “Last sector” 提示后,直接按回车,使用所有剩余空间。
w写入更改并退出这是最后一步,将以上所有操作写入硬盘。

5. 格式化分区并创建 Btrfs 子卷

分区完成后,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文件系统来格式化它们。

# 1. 格式化 EFI 分区为 FAT32
mkfs.fat -F32 /dev/nvme0n1p1

# 2. 格式化并激活 Swap 分区
mkswap /dev/nvme0n1p2
swapon /dev/nvme0n1p2

# 3. 格式化 Btrfs 分区并创建子卷 (这是 Btrfs 的精髓所在)
#    -f: 强制格式化
#    -L: 指定一个卷标,方便识别
mkfs.btrfs -f -L myArch /dev/nvme0n1p3

# 4. 挂载 Btrfs 的顶层卷到 /mnt,为创建子卷做准备
mount /dev/nvme0n1p3 /mnt

# 5. 创建子卷,这是一种高效的目录隔离方式
#    @: 用于根目录 (/)
#    @home: 用于用户家目录 (/home)
#    @snapshots: 用于系统快照,方便备份与恢复
btrfs subvolume create /mnt/@
btrfs subvolume create /mnt/@home
btrfs subvolume create /mnt/@snapshots

# 6. 完成创建后,卸载顶层卷
umount /mnt

阶段三:安装基本系统

6. 挂载分区

现在,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结构将这些分区(和子卷)挂载起来,为安装系统做准备。

# 1. 挂载 Btrfs 根子卷到 /mnt
#    noatime: 禁用文件访问时间记录,提升性能
#    compress=zstd: 使用 zstd 算法进行实时压缩,节省空间并提升读写速度
#    subvol=@: 指定挂载名为 @ 的子卷
mount -o noatime,compress=zstd,subvol=@ /dev/nvme0n1p3 /mnt

# 2. 创建其他挂载点目录
mkdir -p /mnt/home
mkdir -p /mnt/btrfs  # 这个目录用于未来访问Btrfs顶层卷,方便管理快照
mkdir -p /mnt/boot/efi

# 3. 挂载 Btrfs home 子卷
mount -o noatime,compress=zstd,subvol=@home /dev/nvme0n1p3 /mnt/home

# 4. 挂载 Btrfs 顶层卷
mount -o noatime,compress=zstd /dev/nvme0n1p3 /mnt/btrfs

# 5. 挂载 EFI 分区
mount /dev/nvme0n1p1 /mnt/boot/efi

7. 安装基本软件包

使用 pacstrap 命令,将 Arch Linux 的核心系统安装到我们刚刚挂载好的 /mnt 目录中。

pacstrap /mnt base linux linux-firmware nano networkmanager git btrfs-progs
  • base, linux, linux-firmware: 构成一个可启动系统的最小集合。
  • nano: 一个对新手友好的命令行文本编辑器。
  • networkmanager: 强大的网络管理工具,对桌面环境和 Wi-Fi 支持极佳。
  • git: 版本控制工具,未来安装 AUR 软件包时会用到。
  • btrfs-progs: Btrfs 文件系统的管理工具集。

8. 生成 Fstab

Fstab (File System Table) 文件记录了系统启动时需要自动挂载的分区信息。

genfstab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

强烈建议检查一下生成的文件

cat /mnt/etc/fstab

确保文件中包含了 EFI、Swap、Btrfs 根目录和家目录的条目,并且 Btrfs 的 subvol 选项都正确无误。

阶段四:配置新系统 (Chroot 环境)

9. Chroot 进入新系统

现在,我们将使用 arch-chroot 命令,将我们的操作环境从 Live U盘 “切换”到硬盘上刚刚安装好的新系统中。

arch-chroot /mnt

成功标志:你的命令行提示符会发生变化,通常会变成 [root@archiso /]#

10. 配置时区、语言、主机名、密码

这些是让你的系统更具个性化和可用性的基础设置。

# 1. 设置时区为中国上海
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hwclock --systohc

# 2. 设置系统语言
nano /etc/locale.gen
# 在打开的文件中,使用方向键找到以下两行,并删除它们行首的 '#' 符号:
# en_US.UTF-8 UTF-8
# zh_CN.UTF-8 UTF-8
# 按 Ctrl+X, 然后按 Y, 最后按回车保存退出。

# 生成 Locale 信息
locale-gen

# 创建全局语言配置文件,将英文作为系统界面语言,以避免终端乱码
echo "LANG=en_US.UTF-8" > /etc/locale.conf

# 3. 设置主机名 (你电脑在网络中的名字)
echo "myArch-GNOME" > /etc/hostname

# 4. 配置 hosts 文件以正确解析主机名
nano /etc/hosts
# 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内容:
127.0.0.1   localhost
::1         localhost
127.0.1.1   myArch-GNOME.localdomain  myArch-GNOME

# 5. 为 root (超级管理员) 用户设置一个强密码
passwd
# 你需要输入两次密码进行确认

阶段五:安装引导程序 (systemd-boot)

引导程序是开机时加载操作系统的第一个软件。对于现代 UEFI 系统,systemd-boot 是最简单、最原生、最可靠的选择。

11. 安装微码 (Microcode)

微码是 CPU 厂商发布的固件更新,用于修复 Bug 和安全漏洞,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一步。

# 如果你的 CPU 是 Intel
pacman -S intel-ucode

# 如果你的 CPU 是 AMD
# pacman -S amd-ucode

阶段六:创建用户并安装 GNOME 桌面

13. 创建普通用户并配置 sudo

永远不要直接使用 root 用户进行日常操作,这是 Linux 安全的最佳实践。

# 1. 创建一个名为 archie 的新用户,并将其加入必要的附加组
#    wheel: 允许使用 sudo
useradd -m -g users -G wheel archie

# 2. 为你的新用户设置密码
passwd archie

# 3. 授权 wheel 组的用户可以使用 sudo 命令
EDITOR=nano visudo
# 在打开的文件中,找到下面这一行,并删除行首的 '#' 符号:
# %wheel ALL=(ALL:ALL) ALL
# 保存并退出

14. 安装 GNOME 桌面环境及美化工具

pacman -S gnome gnome-tweaks nautilus-admin
  • gnome: GNOME 桌面核心软件包组。
  • gnome-tweaks: GNOME 优化工具,用于更多高级自定义设置,如主题、字体和扩展。
  • nautilus-admin: 为 GNOME 文件管理器添加“以管理员身份打开”的右键菜单,非常方便。

15. 安装常用软件、字体和输入法

为了获得开箱即用的中文桌面体验,这些软件包必不可少。

# 1. 安装一套美观且覆盖全面的中英文字体
pacman -S noto-fonts-cjk noto-fonts-emoji ttf-jetbrains-mono

# 2. 安装当前最好用的中文输入法框架 Fcitx5
pacman -S fcitx5-im fcitx5-chinese-addons

# 3. 配置输入法环境变量,让所有程序都能调用它
nano /etc/environment
# 在这个空文件中添加以下三行:
GTK_IM_MODULE=fcitx
QT_IM_MODULE=fcitx
XMODIFIERS=@im=fcitx

# 4. 安装一个强大的浏览器和一个现代化的终端
pacman -S firefox tilix

阶段七:启用服务并完成安装

16. 启用系统服务

这些服务将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,是桌面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。

# 启用网络管理器,实现开机自动联网
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

# 启用 GNOME 显示管理器 (GDM),提供图形化登录界面
systemctl enable gdm

17. 退出,卸载,重启!

所有配置工作都已完成,是时候见证奇迹了。

# 1. 退出 chroot 环境,回到 Live U盘
exit

# 2. 安全地卸载所有分区
umount -R /mnt

# 3. 重启电脑
reboot

在电脑重启时,请立即拔掉你的安装 U 盘!

旅程继续:首次启动与后续配置

重启后,你将看到漂亮的 GDM 登录界面。使用你创建的 archie 用户和密码登录,一个现代化的 GNOME 桌面就展现在你眼前了。

首次登录后,建议完成以下配置

  • 配置输入法
    1. 打开“设置”(Settings)。
    2. 进入“键盘”(Keyboard)。
    3. 在“输入源”(Input Sources) 下点击 + 号。
    4. 选择“中文”(Chinese),然后选择“中文(Pinyin)”,点击“添加”。
    5. 现在你可以用 Super (Win键) + Space 切换中英文输入法了。
  • 探索 GNOME 优化 (Tweaks):打开你安装的 “Tweaks” 应用,在这里你可以调整字体、窗口按钮、启动应用程序,以及管理 GNOME Shell 扩展。
  • 安装 AUR 助手 (yay):Arch User Repository (AUR) 是 Arch Linux 最大的社区软件源。yay 是一个流行的工具,可以让你轻松安装 AUR 中的软件包。
    bash sudo pacman -S --needed base-devel git git clone https://aur.archlinux.org/yay.git cd yay makepkg -si

恭喜你!你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,成功构建了一个强大、美观且高度定制化的 Arch Linux 桌面系统。欢迎来到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!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